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
公司动态

茶加工 白茶加工——这可是工艺最纯粹的茶了

  BOB真人白茶作为我国传统且特有的六大茶类之一,历史悠久,制法独特。白茶的加工工艺更是非常简单,一般只有两步。当然小壶是不会水推文的,今天除了讲解一般工艺外,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些白茶家族中的新面孔。

  白茶是我国的特种茶之一,因其制成的茶满披白毫,色泽银白灰绿,汤色清淡,故称白茶。

  早在北宋年间,《宣和北苑贡茶录》中便有对银针的加工工艺有所记载,书中称其为“银线水芽”。作为宋代贡茶的“银线水芽”,其制作工艺如下:将拣芽洗涤后蒸熟,投入水中冷却,压制成饼,称“龙团胜雪”(虽然看起来应归为绿茶制法)。在这之后,芽茶的制法有所发展。

  明代田艺衡在《煮泉小品》(1554)中记载芽茶的制法:“芽茶以活作者为次,生晒者为上。”约80年后,闻龙在《茶笺》中也引述芽茶制法以“生晒不炒不揉为佳”,这与当今白毫银针的制法十分相似。

  白茶的制造历史先小白后大白,再有水仙白;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,再有贡眉、寿眉,随后又相继研制出新工艺白茶。直至今日,白茶的主要产品为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和寿眉四类,生产于福建的福鼎、政和、建阳、松溪等地,产量占世界白茶的96%以上。

  前几年,由于白茶清除自由基、消除炎症、保护神经等的保健功效被挖掘出来,其生产量和消费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2018年白茶的销量达到2.87万吨,占消费总量的1.5%

  根据鲜叶老嫩度以及茶树品种的差异,白茶一般可分为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和寿眉四个品类。

  白毫银针以大白茶或水仙为原料制成,干茶外形肥壮,满披白毫,色泽银亮;内质香气清鲜,毫香浓,滋味鲜醇甘爽,汤色杏黄明亮。

  白牡丹以一芽一、二叶的大白茶或水仙为原料制成,干茶叶面色灰绿或墨绿,芽毫色银白,叶背披满白毫,内质毫香显露,滋味鲜醇甘爽,汤色杏黄,清澈明亮。

  贡眉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制成,叶色翠绿,汤色橙黄或深黄,味醇爽,香鲜纯。

  寿眉以大白茶、水仙或群体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制成,色泽灰绿带黄,香气低带青气,滋味清淡,汤色杏绿,叶底黄绿粗杂。

  对20种不同等级的白茶进行实验,结果表明,随着白茶等级的降低,香气由清香、毫香逐渐转变为花香、果香,再转变为木香、陈香。

  白茶加工不经炒揉,只有萎凋和烘焙(干燥)两道工序。目前白茶加工的基本工艺有两种:一种是全萎凋,即全程自然萎凋至干燥,又称为“全阴干”;二是半萎凋,由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组成,又称为“半阴干”。下面小壶就鲜叶采摘、萎凋和干燥中需要注意的点进行讲解。

  鲜叶原料采自芽叶满披茸毛的白茶品种,如福鼎大白、政和大白、福安大白、福鼎大毫等,还有一些用于生产贡眉和寿眉的地方群体种如政和菜茶、坦洋菜茶等。

  众所周知,白茶的等级是与原料的嫩度直接挂钩的,具体采摘标准如下:白毫银针只采单芽,白牡丹以一芽一叶、一芽二叶初展为主,贡眉和寿眉以二三叶为主要原料。

  白茶一般萎凋时间较长,如果是室内萎凋,则需花费48-60h,但不宜超过72h;若是热风萎凋,则需花费20-36h。

  当然数字都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(如温度、湿度等),最关键的是紧抓外形和含水量这两个参数。白茶萎凋适度时,叶片会表现出以下特点:芽叶毫色银白,叶色转为灰绿或深绿,叶缘自然干缩或垂卷,芽尖、嫩梗呈“翘尾”状。

  采用全萎凋法则萎凋至手捻茶叶成末,含水量达8-9%即为适度;半萎凋则萎凋至九成干及可烘焙,但若遇到阴雨天气,叶色转化成翠绿或黛绿,达六七成即应及时烘焙。

  萎凋的方法除了上述室内自然萎凋和热风萎凋外,常见的还有日光萎凋和复式萎凋。一般春秋季的晴天可采用复式萎凋,即将室内自然萎凋和日光萎凋相结合,日光萎凋应在阳光微弱时轻晒。

  烘焙有烘干机烘焙和焙笼烘焙两种方法,把半萎凋的茶叶放入烘焙机中,烘至手捻茶叶呈粉末,茎梗一折即断,含水量在6%以下即可。

  除了上文提到的四种最基本的白茶,现在市面上销量同样火爆的还有白茶饼、老白茶和新工艺白茶等。

  白茶饼即将白茶用压模工艺制成饼,所用原料一般为白牡丹、贡眉或寿眉,制成的白茶饼大多用于存放陈化以转化品质。

  一般认为白茶饼工艺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,所以大家在市面上碰到商家打着20年以上老白茶的旗号售卖的白茶饼,千万得留个心眼,谨防做旧、化学品处理等不良加工行为。

  随着“一年茶,三年药,七年宝”的说法以一传百,部分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陈化若干年的白茶。经小壶测感官审评及实验测定,陈化3年左右的白茶,与同等级的新白茶相比,其氨基酸、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等促鲜物质均明显下降,在感官上突出表现的就是鲜爽味的降低。此外,陈化白茶黄酮类含量较高,最直观的表现即为汤色偏橙黄,口感偏醇和。

  新工艺白茶指的是在传统白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,应用轻萎凋、轻发酵、轻揉捻、高火烘焙等工艺。做出来的白茶外形呈半卷条形,色泽暗绿略带褐色,清香味浓,汤色橙红,叶底色泽青灰带黄,滋味浓醇清甘。

  因为新工艺白茶着重强调高火烘焙,所以成茶会带有火攻香,这也是新工艺白茶的特点之一了。

  好啦,以上便是小壶对白茶加工的浅薄认知了,如果茶友们对以上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,亦或是想发表自己与白茶的故事等,都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,小壶期待与大家的交流。